法律咨询热线:021-68823283   18516773845
 
名誉“被”侵权,“我”该怎么办?

随着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层出不穷的“键盘侠”也不断钻着非实名制的空子——喷与被喷,仿佛已经成为网络生活的一大看点。名誉侵权的成本降低了,但从其性质出发,法律明文保护的该权利到底如何避免被侵犯?

 

首先需要了解名誉侵权到底有哪些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不受任何人侵犯的权利。

日常生活中,名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如何认定名誉权侵权行为关系着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应有赔偿。

首先,客观上存在侵权人损害特定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所知;也即存在该特定人名誉遭受损害事实的事实。一方面,侵权人以侮辱、诽谤或其他方式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其他方式如未经他人同意,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另一方面,该方式是针对特定人的,且为其他第三人所知,即侵权行为必须针对特定人,且已经公开为第三人所知。须注意的是,该特定人指侵权行为必须针对具体、可以确定的人,但并不限于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个家庭或组织等。    

其次,侵权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主要依据是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认定名誉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过错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侮辱、诽谤或其他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行为时的主观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方式。行为人明知或者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后果,因疏忽大意、轻信可以避免、甚至放任该结果的出现,导致最终发生危害后果。

最后,他人的社会评价因行为实施的侮辱、诽谤等不当行为而降低,即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和他人名誉遭受损害的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这是认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的重要条件之一。民事责任的承担是以行为造成损害后果为前提的,就名誉侵权纠纷来说,如果行为人的侮辱、诽谤等行为导致被侵权人社会评价的降低,给他人的工作、生活等造成影响,并导致他人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伤害,即认定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遭受名誉侵权的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而当名誉权已然遭受了上述侵害,如何最大程度防止损害扩散,下面以企业遭遇名誉权损害为例,再接着提出几点维权小贴士以供参考!

1、即时制止负面信息蔓延

建议企业委托有经验的专业律师介入,通过采取“有效通知网络平台”、打击“网络水军”攻势、协助企业发声、公开发布律师函、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提起制止侵权行为的诉讼等方式综合运用,果断制止负面信息,打击侵权行为。

2、申请诉前禁令,及时制止侵权行为

根据侵权发生的具体情况,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时,如当散布侵权信息的是企业的竞争对手这一特定主体时,律师可协助企业向法院申请诉前禁令,先行制止侵权行为的继续,有效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及时收集、固定侵权证据

与传统名誉侵权不同,网络侵权信息具有易删改和易变的特点,专业律师介入后会及时协助企业以公证方式保全证据,有效固定相关侵权证据,为后续维权作好准备。该证据包括侵权主体、是一般主体还是商业竞争主体;侵权信息发布的背景及目的,是否用于其特定商业目的;侵权内容,包括文章、图片、文字说明、网络评论;以及侵权信息的上传时间、阅读量等要素。

4、向网络服务平台发出有效的书面通知

根据互联网侵权的隐蔽性特点,受害企业往往难于第一时间发现侵害人,对于匿名侵权,专业律师的做法是通过向网络服务平台发出有效书面通知的方式,要求其披露涉嫌侵权的网络用户名称、联系方式等。否则网络服务平台将承担损失扩大部分的赔偿责任。

5、收集、固定受到损失的证据

证据的收集和固定是难点。出于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可以采集间接证据予以证明,如委托第三方调查公司出具的市场影响咨询报告等。在损失确实难以量化的情况下,可申请法院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酌情确定,但这一前提是充分证明侵权行为的影响范围、恶劣程度,以获得靠近法律规定的上线赔偿标准。

上海扬远律师师事务所侵权纠纷处理团队专业、高效维护自然人、法人的身份权益,在互联网背景下为公司或个人舆情危机识别、危机研判、危机应对提供全方位法务指导与实战操作。

上海房产律师网 | 邮箱登录